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物种起源 第十四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来源于瑞达网
http://www.hy928.net/ 2018/4/7 达尔文 网络复制标题和链接

物种起源  第十四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

 

    形态学、胚胎学、残迹器官
    分类,群下有群——自然系统——分类中的规则和难点,依据伴随着变异的生物由 来学说来解释——变种的分类——生物系统常用于分类——同功的或适应的性状——一 般的,复杂的,放射状的亲缘关系——绝灭把生物群分开并决定它们的界限——同纲中 诸成员之间的形态学,同一个体各部分之间的形态学——胚胎学的法则,依据不在幼小 年龄发生的、而在相应年龄遗传的变异来解释——残迹器官;它们的起源的解释——提 要。

    分类

    从世界历史最古远的时代起,已经发现生物彼此相似的程度逐渐递减,所以它们可 以在群下再分成群。这种分类并不像在星座中进行星体分类那样的随意。如果说某一群 完全适于栖息在陆地上,而另一群完全适于栖息在水里,一群完全适于吃肉而另一群完 全适于吃植物性物质,等等。那么群的存在就太简单了;但是事实与此却大不相同,因 为大家都知道,甚至同一亚群里的成员也具有不同的习性,这一现象是何等地普遍。在 第二和第四章讨论“变异”和“自然选择”时,我曾企图阐明,在每一地区里,变异最 多的,是分布广的、散布大的、普通的物种,即优势物种。由此产生的变种即初期的物 种最后可以转化成新而不同的物种;并且这些物种,依据遗传的原理,有产生其他新的 优势物种的倾向。结果,现在的大群,一般含有许多优势物种,还有继续增大的倾向。 我还企图进一步阐明,由于每一物种的变化着的后代都尝试在自然组成中占据尽可能多 和尽可能不同的位置,它们就永远有性状分歧的倾向。试观在任何小地区内类型繁多, 竞争剧烈,以及有关归化的某些事实,便可知道性状的分歧是有根据的。
    我还曾企图阐明,在数量上增加着的、在性状上分歧着的类型有一种坚定的倾向来 排挤并且消灭先前的、分歧较少和改进较少的类型。请读者参阅以前解释过的用来说明 这几个原理之作用的图解;便可看到无可避免的结果是,来自一个祖先的变异了的后代 在群下又分裂成群。在图解里,顶线上每一字母代表一个包括几个物种的属;并且这条 顶线上的所有的属共同形成一个纲,因为一切都是从同一个古代祖先传下来的,所以它 们遗传了一些共同的东西。但是,依据这同一原理,左边的三个属有很多共同之点,形 成一个亚科,与右边相邻的两个属所形成的亚科不同,它们是在系统为第五个阶段从一 个共同祖先分歧出来的。这五个属仍然有许多共同点,虽然比在两个亚科中的共同点少 些;它们组成一个科,与更右边、更早时期分歧出来的那三个属所形成的科不同。一切 这些属都是从(A)传下来的,组成一个目,与从(1)传下来的属不同。所以在这里我 们有从一个祖先传下来的许多物种组成了属;属组成了亚科,科和目,这一切都归入同 一个大纲里。生物在群下又分成群的自然从属关系这个伟大事实(这由于看惯了,并没 有经常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依我看来,是可以这样解释的。毫无疑问,生物像一切 其他物体一样可以用许多方法来分类,或者依据单一性状而人为地分类,或者依据许多 性状而比较自然地分类,例如,我们知道矿物和元素的物质是可以这样安排的。在这种 情形下,当然没有族系连续的关系,现在也不能看出它们被这样分类的原因。但是关于 生物,情形就有所不同,而上述观点是与群下有群的自然排列相一致的;直到现在还没 有提出过其他解释。

    我们看到,博物学者试图依据所谓的“自然系统”来排列每一纲内的物种、属和科。 但是这个系统的意义是什么呢?有些作者认为它只是这样一种方案:把最相似的生物排 列在一起,把最不相似的生物分开;或者认为它是尽可能简要地表明一般命题的人为方 法——就是说,用一句话来描述例如一切哺乳类所共有的性状,用另一句话来描述一切 食肉类所共有的性状,再用另一句话来描述狗属所共有的性状,然后再加一句话来全面 地描述每一种类的狗。这个系统的巧妙和效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许多博物学者考虑 “自然系统”的含义要比这更丰富些:他们相信它揭露了“造物主”的计划;但是关于 “造物主”的计划,除非能够详细说明它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次序或这两方面的次序, 或者详细说明它还有其他什么意义,否则,依我看来,我们的知识并没有因此得到任何 补益。像林奈所提出的那句名言,我们常看到它以一种多少隐晦的方式出现,即不是性 状创造属,而是属产生性状,这似乎意味着在我们的分类中包含有比单纯类似更为深刻 的某种联系。我相信实际情形就是如此,并且相信共同的系统——生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