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华玉生活网 >> 读书 >> 百科 >> 正文>> 繁体中文

中华文明


  (四)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或阶段),即起源时期、元典时期、发达时期和近现代时期。起源时期,从中华大地上有人生活算起,重点是万年以来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所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原质性」于此已经显露出来。元典时期,即夏商周以来的文化。此一时期,约当于西方的希腊、罗马时期。此一时期是中华文化主体巩固与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至秦汉时期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帝国。发达时期,主要是指隋唐以后,此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广泛开展起来。近现代时期,则是指自19世纪以来的现代中国时期。我们的研究侧重主要在元典文化时期及其以前,同时也注意到现代以来的文化嬗变。
  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形成主要是在元典文化时期以前。中华文化的特质于此时期内明显地表现出来。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基本上是自成体系的,它有一个「自组织」的系统,其文化的进程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这种差异,并加以总结。如,张光直等说中国文化属于连续的,而以欧洲为代表的文化则是断裂的,一种文化、思想乃至制度取代另外的文化、思想及制度。我们认为,中华文化是属于「交融型」或称「和合型」,是连续的。我们将中华文化的这个特质称为中华文化的「原质」。
  正是中华文化的这种原质,才会有神话的融合与归纳。「古史辨派」的「层累说」,基本上是对的,说明多元融合的事实,即多元的祖先融合为一体。各部落集团融合后打乱了原有的神话系统,将祖先神进行了「归纳」。当然,「古史辨」的疑古,已为上述考古材料充分证明,是必须加以修正的。也由于中华文化的这种特质,所以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大一统」思想的主导地位。在中国,从历史到今天,讲大一统是民族大义。从文献看,至迟战国时期,各家各派都主张大一统(只有墨子主张回到「小国寡民」,是个例外)。关于这个特点的认识,除了从中华大地的地理结构(所谓「海中地」)来分析外,更应着眼于中华文化的这个交融性传统。
  另外,与「大一统」思想相伴随,中华文化还有另一个特质,即中华文化的「兼容性」,这是一个次生性特质。如果仅仅具有交融性,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中华文化至今仍然多彩斑斓的原因。而有了这个兼容性,就可以在统一的思想之下,兼容并包各族群的不同文化特点。《礼记?王朝》即已阐明,华夏、夷蛮戎狄不同的文化、风俗、语言,是地理与历史特点不同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多民族的「大一统」,必然是「修其教不移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这种多元的统一,才能保障统一的巩固与发展,而不是搞「文化殖民」或「文化沙文主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十四史」的确定,不以「民族」为限,而以「大一统」为根本标准,反映了中国独特的「正统观」。西方强调文化「熔合」,所以美国早年的民族政策就有过「盎格鲁──萨克逊民族」,所谓「A+B=A」。这样的「文化吞并」思想从来没有成为统治中国的思想,尽管汉文化的主体作用非常明显,同时也兼容多民族不同的文化,不管哪一个民族成为统治民族,都是如此。这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所不同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的医药秘方均是收集而得,如需使用请先到专业中医药师处咨询方可使用,本站不对其负责。

  • 扩展阅读
  • 上一篇文章:
  • 【返回网站首页】 【返回百科】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
    文章 软件 电影 商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服务声明 | 充值中心| 华安五金电器 | 收费标准| 论坛| 留言| 实用查询| 会员中心| 下载帮助| 设为首页|

    技术支持:瑞达科技 即时交谈QQ:237013889 QQ群:13810759 E-Mail:237013889@qq.com
    非盈利网站,如有侵权,请来信来电告知,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桂ICP备17008104号 华玉生活网网站统计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