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骑行湘桂之湖南江永上甘棠村_驾车游来源于瑞达科技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3   文章录入:瑞达  责任编辑:瑞达科技

         2007年4月30日与车友带上帐篷睡袋托包等从桂林出发,历时六天骑行湘桂5个县,行程大约近400公里,其具体出行路线是:桂林-平乐沙子(班车)-恭城-龙虎关(住宿);-湖南桃川-上甘棠村-江永-太远(住宿);-江永-大地铺(班车)-富川麦岭-油沐乡(福溪村以及油草村和岗中村)-朝东镇(秀水村)(住宿);-城北镇凤溪村-富川古城(住宿)-城北镇-朝东镇(班车)-桃川-恭城-阳朔(住宿)-桂林.现将路上拍下的风景分板块登载.    上甘棠村是一个千年汉族古村,该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至随朝9年(589年)是古苍郡谢沐县治,历经700年。自唐太和年间(公元827年)周氏族人在此定居立宅,迄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千百年来,村名、村址一直不变,是周氏族人聚族而居的村庄。

    甘棠一词出自《诗经?南风》中的一首《甘棠》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芨。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即召公,与周武王同为姬姓。他曾辅佐武王灭商,被封于燕。上甘棠村西南村口的月陂亭磨崖石刻中有一方万历乙亥(1575年)刊刻的《颂邑候何公惠政碑》,碑曰:“夫甘棠何以名?昔,召信臣过化永郡,此土之民尤深德之,故取《诗经》中的“勿剪勿伐”之义,名其居,以寄爱耳。厥义亦远矣哉”。周氏族人系召公姬姓的后裔,取甘棠为村名含有对先祖的怀念。上甘棠村保存的明代所修《永明周氏族谱》也以“吾甘棠,召公驻节过化之乡”自诩,甘棠村有上下甘棠之分,因该村位于谢沐河上游,乃称上甘棠。

   在湖南省文物局组织的2002年12月14日上甘棠文物价值评估论证会上,20多位专家一致认为该村是湖南省目前发现的创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延续时间最长的村落。它依山傍水,现有453户居民,1800余人,他们居住的200多栋房屋,保持了古湘南建筑特色,其中大部分为清代晚期风格,也有一些是明代建筑,全村分10族布局,各户均以天井组合形成住宅单元。不过现在很多的民居已经损毁得不成样子了,实在可惜!

    村前的步瀛桥,建于北宋靖康年间(公元1126年),自建成不久即塌了一半,然而,这半边残桥却再没人去修,从彼时屹立至今。历经875年风雨沧桑,近8米高的拱弧没有丝毫变形,可谓是中国桥梁史上的奇观。但是,这并不是村子里唯一的一座古桥。在北头村口约一百米的小河上,还有一座石榫为墩,石板为梁的小石桥。据村里的族谱记载,这桥竟建于汉代!汉代离现在已经两千多年前了哦,所以这点扯扯我不敢轻信.石桥构思蛮奇特的,巨大的石板两头各甩上两个大石铆钉,古拙厚重,是有几分汉代的大气;桥下的水孱缓流过,因为刚刚下了雨,水显得有几分浑浊,拍起照片来也多了那么几分遗憾.有人曾经撰文说这条小河是漓江的源头之一,这就不免瞎大掰了.


    当然这个村庄还是非常值得细览的。隔岸远观阁楼,蔚为壮观。这座阁名为文昌阁,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现存的建筑乃清乾隆三十二年重建的。也算是颇古老的建筑了.阁前原有的前芳寺,古戏台,龟塔已经不见踪影,龙风庵已改成供十多个鼻涕脓读书的学校。所谓文昌阁,本来就是为上甘棠村历史上所造就的11名进士,100多个文武官员而建的,真真是地灵人杰啊!
    村口的古道石壁上有不少摩崖石刻。其上的"月陂亭"三个大字甚为遒劲。原来,这是湘中乃至百越通向两广的古驿道口。古人硬是恰蛮钱在沿河的石壁上凿出一条小径,形成了天然石亭。绿树苍苍,依山傍水,揽过隔岸的寺、阁、桥、台,成了过往行人小憩赏景的绝佳之地。因此,月陂亭也就成了镌录名言,记述要事的好地方。石壁上现存碑刻有二十多幅,其中,最遒劲壮观的是“忠孝廉节”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可是南宋当朝宰相文天祥的手迹哦。


    我们一帮车友在这里逗留了大半天,正午时分在月坡亭的古道上睡了个香甜的素觉,这才有点依依不舍地和它告别.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