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十年途中六遇暴跌 两大信号暗助“逃生”来源于瑞达科技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搜狐财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2   文章录入:瑞达  责任编辑:瑞达

十年途中六遇暴跌 两大信号暗助“逃生”
     朝看大盘红翠间,百日反弹一日还,两市哭声啼不尽,大盘何日上三千?

  近来,在坊间流传的这样一首诗,字里行间透

    露出股民的叹息和无奈。国庆后,大盘红红火火一路上行,头也不回地冲破年线以及3000点两道大关。正当投资者准备分享胜利果实时,连续的暴跌打蒙了所有人。顷刻间,沪指退守2800点,短短数个交易日,跌幅超过10%的个股比比皆是,绞肉行情再次让股民欲哭无泪。

  此次暴跌中,股民损失多少?这样的暴跌是否有迹可循?暴跌之后怎样生存?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迅速展开了调查。

  就在行情逐渐红火之时,一场暴跌再次不期而至。

  股民不禁想问,如何才能在暴跌行情中生存下来,保住胜利果实呢?《每日经济新闻》本周通过回顾近10年来A股上升途中的6次暴跌,惊奇发现两大信号,这或将能帮助投资者“逃生”。

  2009年8月暴跌再现?

  谈到6次暴跌,离我们最近、记忆最深刻的恐怕要数2009年8月的巨幅深跌。连续7个月收阳,谁也没想到会突然崩塌。

  当年8月4日,沪指在盘中创出3478.01点后收阴,V字型的走势被投资者再次误认为是逼空式上涨行情。8月5日,沪指跳水,但最终跌幅收窄,下跌1.24%。8月6日,走势如出一辙,盘中跳水后迅速拉回,但尾盘再度跳水,跌幅扩大至2.1%。8月7日,大跌真正拉开序幕,一步一个台阶,多头没有任何抵抗,全天再跌2.85%。

  经历连续3天大跌后,市场并没有迎来技术性反弹,反而在8月12日、14日、17日以及19日持续以长阴线收盘,这4天沪指分别暴跌了4.66%、2.98%、5.79%和4.3%。在此期间,纺织、煤炭、造纸板块成为重灾区,板块跌幅分别达18.91%、18.81%及18.7%。

  回顾这次暴跌,大盘股的提速发行是一大诱因。在当时投资者颇为担心资金流动性时,大盘股中国中冶的发行,对市场信心起到较大的冲击,再加上大盘股中报业绩低于预期,让整个市场失望。同时,半年线的失守,加速了市场恐慌,导致股指一泻千里。

  6124点后的盛极必衰

  2009年8月之前的暴跌,要追溯到2007年10月16日沪指创下6124点历史新高之时。在扭头大跌以前,股市可谓欣欣向荣,煤炭、房地产、金融等各大权重板块轮番起舞,将股指带向高点。

  新高6124点后,A股上冲动力戛然而止,连续4天收阴,下跌幅度达到6.97%。短暂调整两天后,沪指10月25日放量暴跌4.8%,似乎在绞杀试图反抗的多头。此后沪指迎来了一波4天反弹,随后便进入了长期下跌状态,11月前9个交易日,沪指下跌13.38%,回到5000点附近。

  这场暴跌,除了市场本身经历连续暴涨后上冲惯性不足外,新股IPO、大小非解禁以及再融资都对市场形成了直接的压力。再加之美国次级贷危机影响的扩散,这场暴跌断断续续持续了1年之久,期间抄底的资金可谓全线套牢。

  上升中的“5·30”插曲

  2007年牛市前半段,是小盘股、ST股疯狂的时代,而“5·30”成为了行情的转折点。在转折时,一场深跌在所难免。

  在“5·30”之前,沪指从2700点飞跃至4300点一带,区间涨幅达到62.02%,期间大盘股鲜有表现,倒是中小盘、ST股风声水起。然而就在市场极其火热之时,上调印花税狠狠地撞了股市的腰。

  5月30日,市场极度恐慌,放量大跌6.5%,百余只个股跌停。恐怖的是,这仅仅是暴跌的开始。5月31日,技术反弹后,6月1日和4日,沪指又分别大跌2.65%和8.26%。短短4天内,沪指累计暴跌15.33%,多只个股连续跌停,市场惨不忍睹。这场暴跌主要缘由是印花税上调,但从内因来讲,还是经历长时间暴涨后,担忧股市泡沫的一次清理。“5·30”后不久,即便上调印花税,A股还是在蓝筹股的带领下,快速反弹并走完了牛市的下半场。

  2007年前3次狂跌

  在2007年以前,A股还经历了另外3次狂跌。

  2006年,应该是股市一轮长牛的起始。这一年,A股有波澜壮阔的暴涨,也有惊出冷汗的急跌。当年4月28日至5月15日,沪指摆脱慢涨之势,连续拉升,7个交易日狂涨17.46%。不过好景不长,在6月7日,空头围剿,股指暴跌了5.33%。急跌后,市场人气没有完全恢复,之后5个交易日沪指继续震荡下行,下跌了3.66%。

  2005年7月21日,A股触底反弹,1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16%,之后略有调整,但整体趋势一直向上。到了9月19日,沪指已从1000点涨至1200点。不过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A股突然掉头下跌。9月20日、21日以及22日,沪指连续下跌,累计跌幅达4.97%,A股由此展开一轮深度回调。

  历史再往前追溯,就要到2003年沪指创下当年新高1649.6点后的连续急跌。2003年初,A股由1319点登上1500点,然后再由1500点冲至1649点,连续大涨。但在量能急剧释放时,一场灾难也随之到来。4月18日,沪指缩量下跌0.65%,之后又连续走低,5个交易日内跌幅达到7.23%,表现极差。从后期的走势来看,这几天的大跌,也正是那年熊市的开始。

  关注成交量和基金仓位

  纵观这6次上升途中的突然暴跌,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着两大共同特征。如果投资者发现了这两大特征,将有助于提前预判,避免系统带来的下跌风险。

  从2007年至今的3次大跌中投资者可以看出,在每次市场转向之前,两市的成交量都是急剧放大。在今年11月大跌之前,两市在10月连续大涨,成交量也同样快速放大,沪市从8月、9月日均1200亿元的成交量飞速增至日均2200亿元的成交量,量能的释放非常恐怖,交投持续活跃后,危机也在临近。

  2009年8月暴跌之前的交投情况与今年极其相似。在当年3月至6月的一轮上涨行情中,成交量一直在1500亿元左右徘徊,并无快速放量的迹象。然而进入7月,成交量却持续走高,维持在2200亿元左右,到7月29日首次暴跌,沪市成交量居然突破了3000亿元!

  市场人士称,从这么多年股市的发展来看,A股每次大涨后的暴跌情况总是惊人相似,上涨行情始于小盘股、题材股爆发,最后到大盘股的轮换。当每一个权重板块都涨起来后,那么市场就危险了。

  除了成交量快速放大外,还有一个信号同样值得投资者注意,那就是基金仓位。投资者都知道,一轮行情的展开是由充裕的流通性支撑的。而目前A股市场上,握有大量资金的便是基金公司,当他们炮弹打完之时,市场上行自然乏力,下跌的压力也自然到来。所以,除了关注成交量外,基金的仓位变化也值得投资者注意,一旦仓位近乎满仓,一定要控制短期风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