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炒股也要有“绝招”来源于瑞达科技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投资学堂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21   文章录入:瑞达  责任编辑:瑞达科技

    

  在实际投资中,不少股民尤其是初入股海的新股民,往往缺乏个性,未能因人而宜,结果不盈反亏。存在的共性误区主要有:

  误区一:形态越好,机会越大。投资炒股,少不了浏览行情、查看K线。但看什么、怎么看,怎样判断机会大小,如何决策买还是卖,却颇有讲究。当大盘从998点涨到6124点、涨了5倍的时候,大盘K线的形态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有的投资者感到非常漂亮、形态很好,据此判断今后“仍将大幅上涨”,看高至8000点、10000点甚至更高。于是,心头一热,眼睛一闭,重仓杀入,结果套在了“山顶”上。当大盘从6124点跌到1664点、缩水七成时,大盘K线的形态又是好还是不好?有的投资者感到大势已去、机会尽失,据此判断今后“仍将大幅下跌”,看低至1000点、800点甚至更低。于是,信心丧失,不假思索,斩仓离场,结果卖了个“地板”价。假如面对同样的K线,投资者看到的是另外一种景象,结果就会截然不同。所以看图炒股,形态好的不一定能赚钱,形态难看的,也不一定赚不了钱。

  误区二:涨啥买啥,越涨越买。股市里有一句流行多年的老话:“会涨的就是好股票。”因此,一部分投资者在品种选择时专挑会涨的股票买——涨啥买啥,越涨越买。结果呢?没买的时候,你会发现,会涨的股票真能涨,涨幅榜上排列的都是一些自己刚刚看过、也曾经想买、但不敢买入的股票;一旦买入,又会发现,会涨的股票不一定能带来盈利,涨啥买啥的结果往往是买啥跌啥。打开账户不难发现,喜欢涨啥买啥、越涨越买的投资者,账户里的品种多数亏损,而那些逢低吸纳、很少追涨的股民,账户里的品种多数反倒是盈利的。

  误区三:操作越勤,收获越多。罗马不是一夜建成的,但有的股民偏偏不信这个理儿,希望操作的时候,一买就涨、一卖就跌。当看到大盘和其它个股涨幅巨大、气势恢宏,而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温不火,心里特别难过,于是赶紧止损、换股。换股后又发现,卖出的股票涨了,买入的股票跌了。本以为操作越勤,收获越多,到头来才觉得,多操作不如少操作,少操作不如不操作。

  炒股的大忌是随波逐流、缺乏个性。因此,“个性化”炒股显得尤为重要:

  买股票的时候,多听听空头的意见。分歧是投资炒股的最大特点,无论是对大盘的研判,还是对个股的喜好,不同的投资者会有不同的答案。实际操作中,投资者除了自己判断外,有时也需要听听他人的意见。但需注意的是,要多听反方的意见。譬如,当准备建仓买股票的时候,不能光听好话、多头的话。最需要听的其实是坏话、空头的意见。只有多听反方的意见,才能保持克制和理性,有利于作出正确、审慎的决策(卖股票的时候,正好相反,要多听多头的意见)。

  选股票的时候,不与持有同类股票的人交流。持股的人对所持股票大多持乐观、积极的看法,否则就会拿不住。当准备买股的时候,如果光听持有同类股票的人的意见,听到的将会是清一色的有关该股票的好话,将会是一些促使你买入的意见,不利于作出理性的判断。只有既听取持有同类股票人的意见,又听取他人的意见,才有利于作出中性客观的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人的意见比持有同类股票人的意见更有参考价值,因此更值得多听。

  持有股票的时候,不听或少听他人评论。股市内外的声音从来都是此起彼伏、五花八门。面对同一只股票,有人认为估值低了,机会很大;有人认为估值高了,风险很大。投资者听了前者的话赶紧高位追入,听了后者的话又连忙低位杀出,投资结果必亏无疑。许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对持有的股票,本来信心十足,但听了他人的评论后坚持不住,最后亏着出来。事后发现,割肉的股票,成了未来的大黑马,自己再一次与牛股失之交臂。因此,投资者除了买股时要谨慎外,持股的时候特别需要有自己的定律,能力排各种干扰。而做到坚定沉着的秘诀之一,就是不听或少听他人对股票的评论,无论是积极的意见还是相反的看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