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物种起源 第十四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来源于瑞达网
http://www.hy928.net/ 2018/4/7 达尔文 网络复制标题和链接

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必在这里讨论 某些动物的身体怎样最初分为一系列的部分,或者它们怎样分为具有相应器官的左侧和 右侧,因为这样的问题几乎是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以外的。可是:某些系列构造大概是由 于细胞分裂而增殖的结果,细胞分裂引起从这类细胞发育出来的各部分的增殖。为了我 们的目的,只须记住以下的事情就够了:即同一部分和同一器官的无限重复,正如欧文 指出的,是一切低级的或很少专业化的类型的共同特征;所以脊椎动物的未知祖先大概 具有许多椎骨;关节动物的未知祖先具有许多环节;显花植物的未知祖先具有许多排列 成一个或多个螺旋形的叶。我们以前还看到,多次重复的部分,不仅在数目上,而且在 形状上,极其容易发生变异。结果,这样的部分由于已经具有相当的数量,并且具有高 度的变异性,自然会提供材料以适应最不相同的目的;可是它们通过遗传的力量,一般 会保存它们原始的或基本的类似性的明显痕迹。这等变异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对于它们的 以后变异提供基础,并且从最初起就有相似的倾向,所以它们更加会保存这种类似性; 那些部分在生长的早期是相似的,而且处于几乎相同的条件之下。这样的部分,不管变 异多少,除非它们的共同起源完全隐晦不明,大概是系列同原的。
    在软体动物的大纲中,虽然能够阐明不同物种的诸部分是同原的,但可以示明的只 有少数的系列同原,如石鳖的亮瓣;这就是说,我们很少能够说出同一个体的某一部分 与另一部分是同原的。我们能够理解这个事实,因为在软体动物里,甚至在这一纲的最 低级成员里,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部分有这样无限的重复,像我们在动物界和植物 界的其他大纲里所看到的那样。
    但是形态学,正如最近兰克斯特先生在一篇卓越的论文里充分说明的,比起最初所 表现的是一个远为复杂的学科。有些事实被博物学者们一概等同地列为同原,对此他划 出重要的区别。凡是不同动物的类似构造由于它们的血统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随后发 生变异,他建议把这种构造叫做同原的(homogenouS);凡是不能这样解释的类似构造, 他建议把它们叫做同形的(homoplas-tic),比方说,他相信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整个 说起来是同原的,——即都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传下来的,但是在这两个纲里心脏的四 个腔是同形的,——即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兰克斯特先生还举出同一个体动物身体左右 侧各部分的密切类似性,以及连续各部分的密切类似性;在这里,我们有了普通被叫做 同原的部分,而它们与来自一个共同祖先的不同物种的血统毫无关系。同形构造与我分 类为同功变化或同功类似是一样的,不过我的方法很不完备。它们的形成可以部分地归 因于不同生物的各部分或同一生物的不同部分曾经以相似的方式发生变异;并且可以部 分地归因于相似的变异为了相同的一般目的或机能而被保存下来,——关于这一点,已 经举出过许多事例。
    博物学者经常谈起头颅是由变形的椎骨形成的;螃蟹的颚是由变形的腿形成的;花 的雄蕊和雌蕊是由变形的叶形成的;但是正如赫胥黎教授所说的,在大多数情形里,更 正确地说,头颅和椎骨、颚和腿等热,并不是一种构造从规存的另一种构造变形而成, 而是它们都从某种共同的、比较简单的原始构造变成的。但是,大多数的博物学者只在 比喻的意义上应用这种语言;他们决不是意味着在生物由来的悠久过程中,任何种类的 原始器官——在一个例子中是椎骨,在另一例子中是腿——曾经实际上转化成头颅或颚。 可是这种现象的发生看来是如此可信,以致博物学者几乎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含有这种清 晰意义的语言。按照本书所主张的观点,这种语言确实可以使用,而且以下不可思议的 事实就可以部分地得到解释,例如螃蟹的颚,如果确实从真实的虽然极简单的腿变形而 成,那么它们所保持的无数性状大概是通过遗传而保存下来的。

    发生和胚胎学

    在整个博物学中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学科。每一个人都熟悉昆虫变态一般是由少数几 个阶段突然地完成的;但是实际上却有无数的、逐渐的、虽然是隐蔽的转化过程。如芦 伯克爵士所阐明的,某种蜉蝣类昆虫(Chioeon)在发生过程中要蜕皮二十次以上,每一 次蜕皮都要发生一定量的变异;在这个例子里,我们看到变态的动作是以原始的、逐渐 的方式来完成的。许多昆虫,特别是某些甲壳类向我们阐明,在发生过程中所完成的构 造变化是多么奇异。然而这类变化在某些下等动物的所谓世代交替里达到了最高峰。例 如,有一项奇异的事实,即一种精致的分枝的珊瑚形动物,长着水螅体(polypi),并 且固着在海底的岩石上,它首先由芽生,然后由横向分裂,产生出漂浮的巨大水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