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麻叶荨麻 多年生草本,有横走的根状茎。茎自基部多出,高40-100厘米,四棱形,密生刺 毛和被微柔毛,分枝少。叶近膜质,宽卵形、椭圆形、五角形或近圆形轮廓,长5-15厘 米,宽3-1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边缘有5-7对浅裂片或掌状3 深裂(此时每裂片又分出2-4对不整齐的小裂片),裂片自下向上逐渐增大,三角形或 长圆形,长1-5厘米,先端锐尖或尾状,边缘有数枚不整齐的牙齿状锯齿,上面绿色或 深绿色,疏生刺毛和糙伏毛,下面浅绿色,被稍密的短柔毛,在脉上生较密的短柔毛和 刺毛,钟乳体杆状、稀近点状,基出脉5条,上面一对伸达中上部裂齿尖,侧脉3-6对; 叶柄长2-8厘米,密生刺毛和微柔毛;托叶草质,绿色,2枚在叶柄间合生,宽矩圆状 卵形至矩圆形,长10-20毫米,先端钝圆,被微柔毛和钟乳体,有纵肋10-12条。
雌雄同株,雌花序生上部叶腋,雄的生下部叶腋,稀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具少数分枝, 有时近穗状,长达10厘米,序轴被微柔毛和疏生刺毛。雄花具短梗,在芽时直径约1.4 毫米,开放后径约2.5毫米;花被片4,在中下部合生,裂片常矩圆状卵形,外面疏生微 柔毛;退化雌蕊碗状,无柄,常白色透明;雌花小,几乎无梗。
瘦果近圆形,稍双凸透镜状,长约1毫米,表面有带褐红色的细疣点;宿存花被片4,内面二枚近圆形,与果近等大,外面二枚近圆形,较内面的短约4倍,边缘薄,外面被细硬毛。花期8-10月, 果期9-11月。
生长习性
喜阴植物,生命旺盛,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温喜湿。生长在山 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荫湿处。
物种分布
产安徽(祁门)、浙江、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伏牛山)、陕西南部、甘 肃东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中部。生于海拔约100米(在浙江)或500-2000米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荫湿处。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
本种是托叶合生类群在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它的叶边缘变异较大,一般具数枚浅 裂片,但湖北、陕西和四川的某些标本,则为掌状3半裂或深裂,有些幼小的叶还未分 化成裂片,仅具粗大的牙齿。这表明,叶片的分裂似乎是一种较进化的性状;另一方面, 从性状不稳定的事实也说明这群植物似乎处在分化中。
经济价值
药材信息
蜇人草 叶子 qián má,注意:荨在此不读xún(荨麻疹时才读xún)
毒性:如果中了荨麻的毒,会有上吐下泻的症状,像得了盲肠炎一般。
【学名】Urtica fissa E.Pritz.
【英文名】Nettle
【别名】蜇人草、咬人草、蝎子草,防盗草、无情草、植物猫、咬人猫
【分类】荨麻科Urticaceae,荨麻属Urtica L.
【习性】喜阴植物,生命旺盛,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温喜湿。
【生境分布】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在中国分布在云南中部、贵州、四川东南部、湖北和浙江。
生于山地林中或路边。
【药材名】荨麻
【出处】《本草图经》
【别名】寻麻(《益部方物略记》),蝎子草(《人海记》)。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狭叶荨麻等的全草。夏、秋季采,切段晒干。 同属植物裂叶荨麻(分布西南及湖北、浙江)、宽叶荨麻(分布华北及东北)亦同供药用。
【化学成份】麻叶荨麻全草含多种维生素、鞣质。茎皮主要含蚁酸、丁酸及有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等。
用途
适合作庭院、机关、企业、学校及果园、鱼塘的防盗设施。
将鲜株或干品放在粮仓或苗床周围,老鼠碰到就立即逃之夭夭,故有“植物猫”之称。
营养丰富,枯死经霜或经人工处理后为优质饲料。
亦为重要纤维植物,古代欧洲人很早就采用其纤维纺织衣物,如《安徒生童话·野天鹅》(《格林童话·六只天鹅》故事亦类似)中的艾丽莎就曾采荨麻为她的哥哥编织衣物。
亦入药,详见后文。
发酵后可用于除草,因营养丰富亦可作肥料。
茎皮纤维可供纺织用;全草入药,有祛风除湿和止咳之效;叶和嫩枝煮后可作饲料。
其茎叶上的蜇毛有毒性(过敏反应),人及猪、羊、牛、马、禽、鼠等动物一旦碰上就如蜂蛰般疼痛难忍,它的毒性使皮肤接触后立刻引起刺激性皮炎,如瘙痒、严重烧伤、红肿等。特别适合庭院、机关、企业、学校及果园、鱼塘的防盗设施。
性味归经
辛苦,寒,有毒。
①《纲目》:"辛苦,寒,有大毒。"
②《四川中药志》:"甘,微寒,有小毒。"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治风湿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
本草图经 封面 风,荨麻疹。
①《益部方物略记》:"善治风肿。"
②《本草图经》:"疗蛇毒。"
③《蜀语》:"红者可治齁症。"
④《纲目》:"风疹初起,以此点之。"
⑤《黔书》:"可已疯。"
⑥《纲目拾遗》:"浴风,采取煮汁洗。"
⑦《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湿,解痉,和血。"
⑧《黑龙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治小儿麻痹,风湿,疝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炖肉。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图经》:"误服之,吐利不止。"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的医药、秘方、药方、穴位、针灸及诊断方法等均是收集而得,如需使用请先到专业中医药师处咨询方可使用,本站不对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