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中医都建议少吃无鳞鱼?尤其中老年人更要少吃?
我们都知道吃鱼有益身体健康,可以补充蛋白质使人更聪明。我们所吃的鱼,分为有鳞鱼和无鳞鱼,无鳞鱼通常鱼刺少些,宝妈用来做辅食不用花太多时间挑刺更省心。然而,为什么中医却建议无鳞鱼呢?有鳞鱼和无鳞鱼的区别有哪些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有鳞鱼和无鳞鱼的区别?
一,鱼鳞
无鳞鱼,顾名思义,就是天生没有鱼鳞的鱼。黄鳝、泥鳅、鲶鱼、河鳗一类的鱼,身上黏糊糊的,称作无鳞鱼。有鳞鱼就是身上有鱼鳞的鱼,鱼鳞有保护鱼体的作用,当水下有凶猛的动物侵袭鱼时,鱼鳞能折射出光,使自己与水天成一色,保护自身安全;鱼鳞也可以抵御外界细菌的侵入。
二,生存环境
有鳞鱼:绝大多数生活在淡水、浅水中,由于经常游动,它需要骨骼来支撑,所以有鳞鱼多刺。无鳞鱼:大多数在500米以上的深海水区;也有淡水浅水区域,如河鳗,黄蟮,泥鳅。它们少刺多肉。
三,营养与口感
从营养价值方面来看,无鳞鱼和有鳞鱼基本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富含蛋白质,只是无鳞鱼的鱼刺相对少一些。
中医建议少吃无鳞鱼的原因
1、无鳞鱼是发物。中医认为无鳞鱼和有鳞鱼相比,更偏
温性,异产热,因此热性体质,比如平时容易上火、口干、长疮、大便干燥的人应该少吃,否则会加重这些症状。此外,从临床上观察,确实也可见到病人食用上述实物后病情加重的情况。因此对于部分病人来说中医会建议少食用无鳞鱼。
2、无鳞鱼组胺量含量较高,死后容易产生毒物。按照医学角度来看,无鳞鱼和一般鱼类有一定的区别,无鳞鱼如果离开水会马上死掉,死后它们身上的细菌趁机生长繁殖,体内的蛋白质瞬间开始崩解,脱羧酶作用强的细菌趁机生长繁殖,将鱼体内的丰富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脱掉羧基产生有毒的组胺物质,组胺是一种有毒物质,食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跳、血压下降等症状。而且,鳝鱼死亡的时间越长,所含毒性越重,每个成人只需一次摄入100毫克组胺就会引起中毒。
3、无鳞鱼的胆固醇含量比较高。从现代医学研究来讲,无鳞鱼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例如鳝鱼每100克含胆固醇竟然高达2156毫克(10克食物含胆固醇200毫克以上,医学上称为高胆固醇食物),其胆固醇含量与鸡蛋鸭蛋差不多,比肥猪肉都高。由于很多老年性的疾病比如说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这些都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有直接关联,所以说建议尽量要少吃或者是不吃这些高胆固醇食物。
4、重金属含量高。无鳞鱼生活在水底,体表没有鱼鳞的保护,肉质上可能会沾到很多不干净的东西和病菌。此外,无鳞鱼一般是杂食性动物,它主要吃有机碎屑和水生昆虫,也吃一些活物比如鼠类和小鱼,在极度饥饿的时候还会吃同类的尸体。因为无鳞鱼的杂食性强,所以生存能力极强,无论多脏的水质都能存活。比如鲶鱼,它在食物链比较高的地方,吃的东西杂,体内是会容易累积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尤其是重金属等,所以中医会建议少吃。
结束语:无鳞鱼不是不可以吃,健康人群偶尔吃还是可以的,也不必人云亦云,别人一说不能吃就不吃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你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异样还是可以吃的。老人和肥胖人群最好就不要吃了,忌口还是好一些。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的医药、秘方、药方、穴位、针灸及诊断方法等均是收集而得,如需使用请先到专业中医药师处咨询方可使用,本站不对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