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的主要区别为临床症状、肺部组织变化等。
1、临床症状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是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发现检测结果为阳性,由于没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因此被称为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确诊者在发病期间,通常会有干咳、发热、咽喉肿痛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出现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
2、无症状分类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无症状感染者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人群:第一部分是隐性感染者,全过程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另一部分人群是感染以后处于潜伏期,未来可能会出现症状。
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3、肺部组织变化
新冠无症状者,在进行胸部CT以及核磁共振检查时,一般无肺部组织变化;新冠确诊者在进行胸部CT以及核磁共振检查时,通常可有典型的毛玻璃样改变,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肺部组织扩张。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仍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不管是新冠无症状感染者还是确诊病例,都需要做好相应的医学隔离措施,以降低传染给他人的几率。
4、传播风险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着传播风险。
一是传播的隐匿性。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其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其导致的传播也难以预防。
二是症状的主观性。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认为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难以被发现。三是发现的局限性。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采用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难以发现全部无症状感染者,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难以被发现。
5、处置措施
2020年1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中将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纳入防控管理,在其后的修订过程中均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管理等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将个案调查表或调查报告及时通过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上报。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集中隔离满14天且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如果核酸检测仍为阳性者,则继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临床表现,应及时转归为确诊病例,进行规范治疗。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
2020年4月1日起,国家卫健委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的医药、秘方、药方、穴位、针灸及诊断方法等均是收集而得,如需使用请先到专业中医药师处咨询方可使用,本站不对其负责。